提示

[X]
最新活動消息公告
2025金筆盃徵文比賽
愛上寫字同步字帖優惠專案
國際兒童文學大賽得獎名單
教育新知

描寫類文章的表現手法:引導孩子觀察生活,書寫精彩

在語文學習的旅程中,「描寫」是一項至關重要的能力。它不僅是考試中常見的題型,更是孩子們感受生活、表達情感、鍛鍊觀察力的重要途徑。一篇成功的描寫文,能讓讀者彷彿親臨其境,感受到作者筆下的世界。許多孩子常常感到「無話可寫」或寫出來的文章「平淡如水」。這封信希望能與您分享一些描寫類文章的表現手法,讓我們一同引導孩子,將眼中的世界轉化為筆下鮮活的文字。

一、 什麼是描寫文?

描寫文,顧名思義,就是運用生動形象的語言,把人物、景物、事件或物品的具體狀態描繪出來,重在再現客觀事物,使讀者獲得清晰的印象和深刻的感受。它與「記敘文」(著重敘述事件過程)、「議論文」(著重闡明觀點)有所不同,更像是一位文字畫家,用語言作為畫筆,細膩地勾勒出世界的模樣。

二、 核心表現手法解析

要讓描寫變得生動,可以從以下幾個關鍵手法入手:

  1. 調動五感,全面觀察

這是描寫的基礎。引導孩子不要只依賴「視覺」,要學會打開所有的感官。

  • 視覺: 形狀、顏色、大小、光影、遠近。例如:不僅僅是「花開了」,可以是「火紅的木棉花像一隻隻小喇叭,簇擁在光禿的枝頭,在湛藍的天空下格外耀眼。」
  • 聽覺: 聲音的大小、高低、遠近、質感。例如:不僅是「很吵」,可以是「市場裡人聲鼎沸,攤販的叫賣聲、顧客的討價還價聲、機車的引擎聲,交織成一首熱鬧的交響曲。」
  • 嗅覺: 氣味的濃淡、來源、給人的感受。例如:「雨後,泥土散發出清新的芬芳,混著路邊野草的青草香,讓人精神一振。」
  • 味覺: 酸、甜、苦、辣、鹹、鮮等層次。例如:「一口咬下奶奶包的粽子,糯米的軟Q、花生的香脆、蛋黃的鹹香與香菇的鮮美,在口中融合成幸福的家鄉味。」
  • 觸覺: 冷熱、軟硬、粗滑、乾濕。例如:「溪水冰涼清澈,腳丫子踩在圓潤的鵝卵石上,感覺滑溜又踏實。」

練習小秘方: 帶孩子到公園或夜市,請他閉上眼睛一分鐘,專心用耳朵、鼻子去感受周遭,然後再說出聽到了什麼、聞到了什麼,這能有效打破對視覺的過度依賴。

  1. 善用比喻與擬人,讓文字活起來

這兩個修辭法是讓描寫文從「平淡」走向「精彩」的魔法棒。

  • 比喻: 將抽象或陌生的事物,用具體、熟悉的事物來比擬,幫助讀者理解並產生聯想。
  • 例句:「妹妹的臉頰紅通通的,像一顆熟透的蘋果。」(具體形象)
  • 例句:「夜幕低垂,城市的燈火如同散落一地的璀璨鑽石。」(創造意境)
  • 擬人: 將事物當作人來寫,賦予它們人的動作、情感或思想,使文章更親切、有趣。
  • 例句:「微風輕輕地拂過樹梢,樹葉們開心地跳起舞來。」
  • 例句:「我的舊書桌靜靜地站在牆角,身上滿是歲月的刻痕。」

練習小秘方: 鼓勵孩子在描寫靜物(如鉛筆盒、書包)或景物(如天空、大樹)時,試著問自己:「它如果會說話,會說什麼?」「它現在像什麼?」

  1. 運用摹寫,再現真實感受

摹寫是更細緻地模仿、描繪感官體驗的方法,可以分為:

  • 摹聲: 使用狀聲詞模擬聲音。如:「嘩啦啦的雨聲」、「蜜蜂嗡嗡地飛」、「心臟噗通噗通地跳」。
  • 摹狀: 細緻描繪事物的形狀與狀態。如:「彎彎曲曲的小路」、「長長瘦瘦的絲瓜」。
  • 摹色: 精準使用顏色詞。如:「金黃的稻浪」、「碧綠的湖水」、「灰濛濛的天空」。
  1. 融入內心感受,情景交融

高層次的描寫,不僅是客觀記錄,更是主觀情感的投射。同樣的景物,會因為心情不同而呈現不同的面貌。

  • 範例一(開心時):「陽光像媽媽溫暖的手,撫摸著我的臉。花園裡的花兒都在對我微笑,小鳥的歌聲特別悅耳動聽。」
  • 範例二(傷心時):「熾熱的陽光曬得我頭昏眼花。路邊的花兒無精打采地垂著頭,連小鳥的啁啾都變得刺耳難耐。」

引導孩子在描寫時,思考:「看到這個景象,我的心裡有什麼感覺?」將這份感覺融入景物的描繪中,文章會更有深度。

  1. 掌握描寫順序,有條不紊

為了不讓讀者感到混亂,描寫需要有清晰的順序。

  • 空間順序: 由遠到近、從上到下、由左到右、從外到內。適合描寫景物、建築或場景。
  • 時間順序: 依照早晨、中午、傍晚、夜晚的變化來描寫。適合描寫一天中不同時段的景色變化。
  • 整體到局部: 先描寫整體輪廓,再聚焦於某個特寫細節。例如描寫一個人,先寫身形,再仔細描寫他充滿故事的眼睛。

三、 針對不同主題的描寫要點

  1. 人物描寫:
  • 外貌: 抓住最突出的特徵,如炯炯有神的眼睛、親切的笑容、粗糙的手掌。
  • 動作: 用精準的動詞描寫行為,如「他『一個箭步』衝上前」、「她『輕手輕腳』地關上門」。
  • 語言: 透過對話展現人物的性格與心情。
  • 心理: 直接描寫人物內心的想法與感受。
  1. 景物描寫:
  • 定點觀察: 站在固定地點,依照順序描寫四周景物。
  • 移步換景: 隨著腳步移動,描寫所見的景色變化,如同導覽。
  1. 事物描寫:
  • 描寫一個物品(如:我的寶貝鉛筆盒),可以從它的外觀、功能、來歷,以及它對你的特殊意義著手。

四、 給家長的建議:從生活中培養描寫力

  1. 鼓勵觀察,成為「生活發現家」: 多帶孩子接觸大自然、逛市場、參觀博物館,並引導他觀察細節。例如:「你看這片葉子的紋路像什麼?」「你聞聞看剛出爐的麵包是什麼味道?」
  2. 親子共讀,積累好詞好句: 陪孩子閱讀優秀的散文、繪本,一起欣賞作者精彩的描寫片段,討論「為什麼他寫得這麼好?」
  3. 從說開始,再到寫: 讓孩子先口頭描述一件今天看到的有趣事物,幫助他組織思路,再動筆寫下來。
  4. 善用「五感學習單」: 可以自製簡單的表格,讓孩子在觀察時,分別填入看到的、聽到的、聞到的、摸到的,作為寫作的素材庫。
  5. 多鼓勵,少批評: 當孩子運用了新的形容詞或修辭法時,請不吝給予肯定。保護他的寫作熱情,比糾正每一個錯誤更重要。

寫作能力的培養無法一蹴可幾,需要時間的積累與耐心的引導。讓我們陪伴孩子,從細心觀察生活開始,一步步掌握這些表現手法,將豐富的內心世界與多彩的外在環境,化為一篇篇動人的文章。

 

2025-10-13

關鍵字:
學會推薦優質網站
最新培訓課程公告